在梅河口市,“正大書苑”是當?shù)厝罕娦闹械某鞘形幕枺辉陂L春市,其旗下的“書嗜書店”則以24小時不打烊成為城市文化棲息地。從一家小小的街角書店到遍布全省的連鎖文化品牌,從單一賣書到集圖書銷售、文創(chuàng)產品、文化活動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服務平臺,這背后是書店掌舵人、梅河口市人大代表蔡興權30年的文化堅守。
1995年,懷揣著對文化的熱忱,蔡興權在梅河口市開了一家面積僅10平方米的小書店“正大書苑”,主要經營圖書和雜志。當時,民營書店剛剛興起,圖書種類和經營模式較為單一,他每天守在狹小的店里,詳細記錄讀者的需求,不斷豐富圖書品種,通過優(yōu)質服務很快贏得了周邊居民的認可。在那個文化資源相對匱乏的年代,“正大書苑”為梅河口市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。

2000年后,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(fā)展和居民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,“正大書苑”進入快速發(fā)展期。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,蔡興權提出要讓書店走出梅河口市,并制定了“立足梅河,輻射周邊”的發(fā)展方向,開始啟動連鎖經營模式,先后在通化、輝南、磐石、四平、梨樹、長春等城市設立分店,初步形成了區(qū)域連鎖網(wǎng)絡,品牌影響力大大提升。
隨著數(shù)字時代浪潮襲來,實體書店遭遇生存挑戰(zhàn)?!耙寱昊钕聛?、火起來,讓文化陣地不消失。”蔡興權深知,書店不僅是賣書的場所,更是城市的文化地標、市民的精神港灣。他帶領“正大書苑”開啟轉型:線下,將書店升級為“圖書+文創(chuàng)+電教設備+文化活動”的綜合體,引入文創(chuàng)產品,為讀者提供獨特的周邊文化,同時推出作家簽售會、讀者見面會、讀書會等各類文化活動,讓書店變成“可閱讀、可交流、可休閑”的文化空間;線上,搭建“線上選書+線下體驗”模式,建立會員體系、開發(fā)移動端應用、開展直播帶貨,讓書香突破空間限制。通過一系列創(chuàng)新舉措,“正大書苑”成功實現(xiàn)了在數(shù)字時代的突圍與發(fā)展。如今,旗下長春書嗜書店先后獲評“吉林省優(yōu)秀實體書店”“吉林省最美書店”,成了年輕人打卡的文化新地標。

作為文化領域的人大代表,蔡興權的“民生清單”始終圍繞文化展開。“‘人大代表’這四個字,不是光環(huán),是老百姓的信任,我得對得起這份信任。”多年來,他帶領企業(yè)累計為吉林省內中小學校捐贈圖書6萬余冊,讓課外讀物走進了鄉(xiāng)村課堂。他還積極為文化行業(yè)發(fā)展鼓與呼,提出了《關于把梅河口市打造成為“書香城市”的建議》《關于梅河口市大力發(fā)展短視頻直播電商的建議》等,這些建議被相關部門采納并轉化為具體的扶持政策。蔡興權表示,建設“書香城市”可以提升全體市民的文化修養(yǎng),政府要對實體書店予以支持,通過減免租金、減輕稅費、資金幫扶和金融支持等多種方式,進一步促進實體書店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不斷提升城市文化“軟實力”。
從10平方米的小書店到覆蓋多市的文化綜合體,從普通書店經營者到為民發(fā)聲的人大代表,蔡興權始終以文化為紐帶,把履職的根扎在群眾中。他用一本本圖書、一場場活動、一份份建議,讓書香溫暖了一座城,也生動詮釋了“人民選我當代表,我當代表為人民”的深刻內涵。
來源: